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陈燕
    华北地质.
    预出版日期: 2023-08-28
    霍西煤田是我国重要的焦煤产地,为了全面查明其煤质特征及成煤环境,本文以煤田南部的主采煤层(2、9(9+10)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煤样的煤岩、硫分、灰分和灰成分等数据,评价其煤质特征,推断其成煤环境。研究表明:煤层镜惰比越高,沉积环境覆水越深;硫分含量越高,受海水影响越大;灰分含量越高,水动力越强;灰成分指数K值越大,还原型越强;CaO/MgO值越高,则成煤气候条件越潮湿;m值反映沉积环境是淡水还是咸水。根据2、9(9+10)号煤灰分低-中、灰成分指数低、1<m<10的特点,推断二者形成过程受河流搬运作用影响,为水动力较强、还原型、半咸水的沉积环境。对 2层煤其他煤质特征分析,发现二者成煤环境存在差异,表现为:2号煤具有镜惰比(V/I)较低、硫分低、CaO/MgO值较高的特征,说明成煤环境为覆水不深、古气候环境潮湿的三角洲平原相泥炭沼泽环境;9(9+10)号煤具有镜惰比(V/I)中等偏高、硫分高、CaO/MgO值高的特征,说明成煤环境为强覆水、受海水影响、古气候环境极潮湿的泻湖相泥炭沼泽环境。
  • 王家松, 王力强, 郑智慷
    华北地质.
    预出版日期: 2023-08-28
    标准体系是矿产地质中长期标准化工作规划部署的科学依据。本文采用六维结构模型构建了矿产地质技术标准体系,囊括了矿产地质调查、矿产地质勘查、矿产资源节约集约与综合利用和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四大门类13个子门类技术标准162 项,全面匹配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全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基于模型的专业门类、业务内容、层级、级别、功能、状态六个维度分析,提出加强通用标准布局、提高标准整合力度、优化标准配置格局等体系完善建议。
  • 付超, 李俊建, 张帅, 党智财, 唐文龙, Orolmaa Demberel
    华北地质. 2023, 46(1): 1-19. https://doi.org/10.19948/j.12-1471/P.2023.01.01
    中国与蒙古交界地区,岩浆活动频繁,各类侵入岩十分发育,是中亚造山带复杂多变构造环境中的重要一隅;区内岩浆侵位形成的岩石类型和岩石组合丰富多样,呈现多期次多旋回特征,探讨其时空分布特征,建立侵入岩时空分布格架,对理解区域构造演化和壳幔活动有重要意义。以岩浆旋回为主线,通过提取和对比研究区前吕梁期至燕山期不同期次侵入岩的时空分布特征,清楚反映了区内地壳碰撞拼合活跃期始于加里东期,在华力西期达到顶峰,之后逐渐衰退,整体呈现由西向东地壳逐渐拼合的构造演化趋势,揭示了阿尔泰造山带西段与兴蒙造山带东段不同构造单元下造山过程的独特性和差异。此外,区域断裂带两侧多分布有规模宏大的岩浆岩带,区域构造线对岩浆侵入活动范围和规模的控制十分显著。
  • 党智财, 李俊建, 张彤, 付超, 宋立军, 彭翼, 方同明
    华北地质. 2023, 46(1): 27-32. https://doi.org/10.19948/j.12-1471/P.2023.01.03
    华北地区已发现有铬铁矿矿床(点)49处,包括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11处,矿(化)点37处,主要分布在内蒙、河北、河南和北京等地。铬铁矿矿床(点)具有成群带分布的特征,主要沿商丹、索伦山、贺根山等几条大的蛇绿岩带集中分布,形成时代从太古代到中生代均有发育,其中新太古-古元古代和晚古生代为两个主要的成矿时期。矿床类型以蛇绿岩型为主,次为岩浆型。综合分析认为,内蒙古二连-贺根山、索伦山、柯单山和商丹等几条大的蛇绿混杂岩带具有较好的铬铁矿找矿潜力,应加强已知矿区外围和深部勘查,有望实现铬铁矿找矿突破。
  •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成立60周年特约专辑
    李俊建, 党智财, 彭翼, 张彤, 宋立军, 倪振平, 郭国海
    华北地质. 2022, 45(1): 79-91. https://doi.org/10.19948/j.12-1471/P.2022.01.06
    华北地区地处古亚洲、特提斯和环太平洋三大构造体系交汇部位,地质演化历史悠久,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铁矿资源丰富。已查明铁矿床1 085处,主要分布在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内蒙古中西部和北京市,构成了冀东、包头、莱芜、五台-岚县、许昌-舞阳、邯邢等多处重要的国家级铁矿资源基地。矿床类型有受变质型(沉积变质型)、岩浆型、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海相火山岩型、陆相火山岩型、岩浆热液(狭义)型、化学沉积型、机械沉积型和中低温热液型,以受变质型、接触交代型、岩浆型、海相火山岩型为主。华北地区铁矿形成时代从太古代至中生代,其中贫铁矿以太古代、元古代为主,富铁矿以中生代为主。华北地区铁矿床划分出与变质作用、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和不明流体作用有关的成矿系列11个,并初步建立了铁矿床成矿谱系。经综合评价,在华北地区划分出76个重要铁矿找矿远景区,显示了良好的铁矿资源潜力。尤其在莱芜-禹城、邯郸-邢台、安阳-林州、古交-临汾-平顺地区圈定出的接触交代型富铁矿成矿带,将成为下一步华北地区富铁矿找矿的最佳部署区带。
  • 基础地质
    赵利刚, 王文龙, 高学生, 王树庆, 许雅雯, 胡晓佳
    华北地质. 2024, 47(2): 1-16.

    【研究目的】包尔汉图群主要分布于达茂旗北部地区,是研究古亚洲洋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的关键部位。【研究方法】本文对达茂旗一带包尔汉图中基性火山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以探讨其形成时代和成岩。【研究结果】本次工作在包尔汉图群片麻状斜长角闪岩LA-ICP-MS法锆石U-Pb成岩年龄为495±2.0 Ma,同时在角闪绿帘岩和斜长角闪岩中获得了变质锆石年龄分别为242.3±1.1 Ma和249±3 Ma。【结论】片麻状斜长角闪岩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表明包尔汉图群在寒武纪(Є3)已有火山喷发,其形成与古亚洲洋由北向南的俯冲作用有关。角闪绿帘岩和斜长角闪岩具MORB型地球化学特征,其中的捕获锆石既有华北板块古老的再循环陆壳物质,又有古生代的新生基性下地壳物质,可以限制古亚洲洋闭合时代应早于249 Ma。

    创新点:在包尔汉图群中发现早-中三叠世变质成因的锆石,为限制古亚洲洋闭合提供新的思路。

  •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成立60周年特约专辑(前寒武纪地质专辑)
    常青松, 施建荣, 张家辉, 王惠初, 任云伟
    华北地质. 2022, 45(2): 68-75. https://doi.org/10.19948/j.12-1471/P.2022.02.05
    古元古代基性麻粒岩一直是华北克拉通构造演化的研究热点之一。近些年来,笔者参与的 1/5 万地质调查工作显示:集宁地区古元古代基性麻粒岩存在两期年龄信息,早期 1.96 Ga~1.91Ga 记录了基性岩浆侵位-超高温麻粒岩相变质-麻粒岩相变质的演化过程,与孔兹岩系超高温变质及重熔花岗岩的形成关系密切,该期岩浆事件与区域上~1.95 Ga 高压麻粒岩相变质年龄一同记录了造山碰撞-局部伸展-碰撞后伸展的演化过程;晚期记录了 1.85 Ga~1.80 Ga 的变质事件,该期事件影响广泛,可能为挤压造山事件。
  •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成立60周年特约专辑
    马震, 黄庆彬, 林良俊, 张曦, 韩博, 夏雨波, 郭旭
    华北地质. 2022, 45(1): 58-68. https://doi.org/10.19948/j.12-1471/P.2022.01.04
    城市地质工作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基础,贯穿于城市运行管理的全过程。雄安新区作为首批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试点城市,中国地质调查局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总要求,开展了大量的综合地质调查工作,建成了“空间、资源、环境、灾害”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示范基地,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提供了持续有效的服务。本文从雄安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总体思路、主要成果以及应用成效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为其他地区开展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提供了示范与借鉴。
  •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成立60周年特约专辑(前寒武纪地质专辑)
    王斌, 宋明春, 周建波, 丁正江, 鲍中义, 吕军阳, 王珊珊
    华北地质. 2022, 45(2): 1-17. https://doi.org/10.19948/j.12-1471/P.2022.02.01
    多阶段地质构造过程和多重地球动力学背景,导致了山东省大地构造演化的复杂历程。自中太古代以来山东地区岩浆活动强烈,花岗岩类分布广泛、演化序列清楚、形成时代多样,为大地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质基础。本文研究了山东省新太古代、新元古代、三叠纪、白垩纪四个重要构造岩浆活动阶段末期花岗岩类的岩石组合、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点、成因、物质来源和构造环境等,这些花岗岩均具 A 型花岗岩特征,发生于各地壳运动阶段末期,是指示山东地区和华北克拉通地壳演化及构造阶段转折的关键标志。其中,鲁西临沂四海山花岗岩类为 A2 型花岗岩,属太古宙微陆块陆-陆或弧-陆碰撞的后造山拉张环境花岗岩类;日照岚山头花岗质片麻岩早期为 A2 型花岗岩,晚期为 A1 型花岗岩,是与 Rodinia 超大陆裂解事件有关的新元古代非造山拉张环境花岗质片麻岩;威海石岛花岗岩类为 A2 型花岗岩,是三叠纪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陆-陆碰撞的后造山拉张环境花岗岩类;青岛崂山花岗岩类和日照大店石英正长岩类由早期 A2 型和晚期 A1 型花岗岩组成,为非造山拉张环境的花岗岩类,是早白垩世克拉通破坏峰期后的重要标志。
  • 基础地质
    韩明洋, 曹斌华, 张乐冲, 马伟, 李亚超
    华北地质. 2023, 46(4): 1-12.
    华北古陆的南北缘广泛分布着地球上目前已知年代最久远的早前寒武纪TTG岩系,其地球化学特征因起源和成因的不同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河北怀安地区花岗闪长质片麻岩开展地球化学分析和年代学的研究工作,对认识华北古陆地壳的演化、增生和再造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花岗闪长质片麻岩的结晶年龄为2 551 Ma,形成于新太古代五台旋回。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中细粒含紫苏花岗闪长质片麻岩,SiO2含量介于 67.30%~74.94%,平均70.94%,总碱度K2O+Na2O=5.57%~8.01%,平均6.37%,A/CNK平均1.53,属于偏铝质花岗岩。通过对该岩体构造环境分析,认为该花岗闪长质片麻岩主要形成于岩浆弧构造环境。
  •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成立60周年特约专辑
    王惠初, 张家辉, 任云伟, 施建荣, 相振群, 常青松, 王智
    华北地质. 2022, 45(1): 18-41. https://doi.org/10.19948/j.12-1471/P.2022.01.02
    华北克拉通中北部麻粒岩带被认为是古元古代造山带,晋冀蒙相邻地区的高压麻粒岩和超高温变质岩吸引了国内外早前寒武纪地质学家的目光。本文以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重新厘定了华北克拉通中北部的构造单元,自北向南依次划分为阴山新太古代岩浆弧(阴山地块)、乌拉山-大青山古元古代再造杂岩带(Pt1)、凉城深熔花岗岩带(Pt1)、天镇-怀安再造杂岩带(Pt1)和五台新太古代岛弧带。梳理了古元古代造山带三个构造单元的地层系统和主要构造热事件,认为乌拉山-大青山古元古代再造杂岩带和天镇-怀安再造杂岩带在物质组成和构造热事件记录上具有可比性。通过地质填图,将凉城深熔花岗岩划分为3期6种岩石类型,并发现了不含石榴石的紫苏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具有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特征。根据钻孔资料结合航磁特征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变质基底的构造属性,认为古元古代造山带的构造线切割了鄂尔多斯盆地基底,鄂尔多斯基底不是一个太古宙地块。综合分析古元古代变质作用、岩浆作用和构造变形作用,认为古元古代造山带经历了大陆裂解、俯冲碰撞、板片拆沉-地幔上涌、挤压造山和造山后伸展抬升的复杂演化过程,反映了早期热板块构造的特殊性。
  •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成立60周年特约专辑
    金若时, 滕雪明
    华北地质. 2022, 45(1): 42-57. https://doi.org/10.19948/j.12-1471/P.2022.01.03
    近年来,天津地质调查中心铀矿团队依托于一系列调查评价项目和科学研究项目,在中国北方砂岩型铀矿大规模成矿作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认识。中国北方具备优越的砂岩型铀成矿地质背景,砂岩型铀矿体多产在红黑岩系过渡的河流相、三角洲相、湖滨相等灰色砂体中,垂向分布、耦合产出的“红-黑岩系”为大规模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提供了先决背景。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受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的控制。盆地的跌宕构造运动不仅控制了沉积地层的空间展布,其间形成的构造斜坡带也为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空间。跌宕构造运动引发盆内大规模潜水流动,是导致大规模砂岩型铀矿形成的真正动力源。本文还从区域构造运动、成矿背景、成矿作用、铀成矿机制及综合找矿预测工作等方面,综合构建了中国北方中新生代陆相盆地砂岩铀研究理论体系,旨在为今后进一步的科学理论研究和找矿勘查提供重要参考。
  •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成立60周年特约专辑
    王宏
    华北地质. 2022, 45(1): 1-17. https://doi.org/10.19948/j.12-1471/P.2022.01.01

    1980年代中期为界,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的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以第四纪冰川与地层学为主,后一阶段则逐渐转为海岸带地学调查与研究。本文简要回顾了历经全室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在第二阶段的泥质海岸带地层学、年代学、古生物学和地球物理学等领域以及在服务海岸带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接着,通过对渤海湾中全新世以来海退过程中的“障壁岛-潟湖成因假说的论证,介绍一个从地学基础研究向战略性应用研究“转化”的具体案例。基于对海面变化、海面标志点的地层学内涵、地貌学和年代学的研究,获得以下认识:(1)消除现代人为抽取地下水引起的下沉后,渤海湾的校正相对海平面变化带位于全球冰融水等效海面变化带内、或比后者稍高,说明区域性均衡掀升可以抵消局地新构造和沉积自压实二者共同造成的下沉,使得近7 ka以来研究区海退过程中的陆地地表长期处于潮间带海水的影响之下,这成为该地区形成障壁岛-潟湖体系的前提条件。(2)牡蛎礁平原的岭地与贝壳堤平原的泥质堤相同,它们可被称为泥质堤,与贝壳堤同属从潮间带发育起来的障壁岛型古海岸线。贝壳堤-泥质堤与堤后潟湖(及潟湖型洼地),共同构成了渤海湾障壁岛-潟湖体系。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再次勾勒并订正了贝壳堤-泥质堤古海岸线、潟湖(及潟湖型洼地)的时空分布。(3)最大海侵边界与具明显凸起地貌特征的最老古海岸线(最老贝壳堤-泥质堤)之间的宽达~30~100 km、距今~7~4.7(3.5)ka的低地,应属于第一期“古潟湖类洼地”;此后,随着不断向海推进的、逐渐年轻的多道贝壳堤-泥质堤障壁岛岸线的形成,在它们向陆一侧相应出现逐渐年轻的多期潟湖洼地环境。这种周期性的反复,成为渤海湾“沧海变桑田”的基本特征。(4)尽管这个过程被近两个世纪以来的人类活动极大地掩盖,但面对21世纪海面上升以及局地环境现状(保有高程偏低、地面下沉、潜水位与含水层顶板反倾等),本文预测障壁岛-潟湖特征将重新凸显:例如围海造陆区块-沿海堤坝共同构成的人工岸线向陆一侧的面积广大的原始潟湖地貌景观的湿地特征将可能进一步加强。虽然当前的“海岸带绿色屏障带”布局契合本文揭示的障壁岛-潟湖自然过程,但仍应从地质历史发展的角度,予以重新审视,以使中长尺度的规划具有更为科学、坚实的基础。


  • 基础地质
    郭硕, 刘洋, 滕学建, 田健, 滕飞, 王文龙, 何鹏, 张国震
    华北地质. 2023, 46(3): 26-34. https://doi.org/10.19948/j.12-1471/P.2023.03.04
    关于华北克拉通西北缘(狼山段)边界位置有那仁宝力格-获各琦-赛乌素断裂和查干毛道-甘其毛道断裂存在两种观点。为确定边界位置,本文通过对比那仁宝力格-获各琦-赛乌素断裂两侧中新元古界形成时代、沉积环境及侵入岩Hf同位素,并结合地球物理场特征,确定克拉通应以宝音图群北侧的查干毛道-甘其毛道断裂为界线。那仁宝力格-获各琦-赛乌素断裂形成于晚古生代,具有分割两侧古生代地质体特征及演化历史的意义。该边界的确定为该区构造单元的划分及成矿规律的总结具有指导意义,同时提出东侧的白云鄂博-化德-多伦-赤峰断裂作为华北克拉通北缘边界是否合适。
  •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成立60周年特约专辑(前寒武纪地质专辑)
    任云伟, 张家辉, 田辉, 王惠初, 施建荣, 常青松, 张阔
    华北地质. 2022, 45(2): 76-86. https://doi.org/10.19948/j.12-1471/P.2022.02.06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本文在天镇-怀安地区怀安杂岩中识别出一套与 TTG 片麻岩共生的二长花岗岩。LA-ICP-MS 与 SHRIMP 锆石 U-Pb 定年分别获得二长花岗岩形成年龄为 2 472±10 Ma、2 448±9 Ma。二长花岗岩样品 SiO2 含量 70.55%~74.29%,Al2O3 含量 13.78%~15.35%,K2O 含量 4.26%~5.74%,Na2O 含量 3.04%~4.58%,K2O / Na2O 除一件样品为 0.93 外,其余均大于 1,在 1.39~1.89 之间,属钾质花岗岩;另外,样品 CaO 含量 1.02%~1.37%,MgO 含量 0.15%~0.47%,TFeO 含量 0.76%~1.9%,TiO2 含量 0.16%~0.32%,整体显示富 Si、Na、K、Al,贫 Ca、Fe、Mg 、Ti 的特点。二长花岗岩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亏损,微量元素富集 Rb、Ba、K、Sr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 U、Nb、Ta、P、Ti 等高场强元素,同时 Th 含量较高而 Cr、Ni 含量低,显示与中、上部地壳非常相似的稀土、微量特征;而样品 Sr 含量相对较高,但 Y、Yb 含量很低,指示形成于中高压力条件下。综合上述认识,怀安杂岩中的二长花岗岩应是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标志着华北克拉通北缘新太古代末期陆壳趋于成熟,已完成克拉通化。
  • 王福, 胡云壮, 田立柱, 施佩歆, 李建芬, 陈永胜, 李勇, 商志文, 姜兴钰, 袁海帆, 杨朋, 文明征, 赵琰琳, 杨怡, 王宏
    华北地质. 2024, 47(1): 1-20.
    【研究目的】海面上升,是渤海湾泥质海岸带地区全新世海陆变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通过重建海面变化历史,有助于预测今后的变化趋势。【研究方法】全球基于实际调查的建模研究,恢复了过去数万年来较高分辨率的海面变化历史、分析了导致这种变化的各类分量的贡献。我们通过地区性相对海面变化研究,着重对地区性和区域性分量或做了定量评估、或进行了半定量推理分析,并做了具体的案例研究。【研究结果】这些研究表明,距今10~7 ka时全球海面平均上升速率是~9 mm/a,同期渤海湾西岸相对海面平均上升速率是~5.6 mm/a。这一较快的上升造成了包括渤海湾在内全球沿海平原海岸线后退(以及渤海海盆-渤海湾可能的数道沿岸堤被淹没)。但是,7 ka至今,全球与冰融水等效海面(ice-equivalent sea level, ESL)的平均上升速率降至~0.64 mm/a;5 ka以来,甚至不再上升。7 ka以来,渤海湾西岸相对上升速率是~0.46 mm/a;5.5 ka之后,进一步减弱到~0.18 mm/a。上述全球和渤海湾西岸海面变化,显示出明显的“二段式”上升特点。以~7 ka为转折点:之前与之后的上升速率相差一个数量级。对于渤海湾西岸而言,叠加在这个长达~7 000年的明显减速但仍缓慢上升背景上的,是均衡掀升分量与下沉(新构造下沉+沉积自压实下沉)分量的相互抵消。于是,全球性海面的缓慢上升、区域性均衡调整造成的掀升与局地下沉,这三者的复杂博弈,形成了长达~7 000年的、经常受高潮水影响的渤海湾西岸障壁岛型贝壳堤-潟湖盐沼洼地周期性交替的沿海地形地貌格局。1870 CE至今的150余年间,全球海面平均上升速率~1.7 mm/a,近10余年来更加速至3.7 mm/a,渤海湾同时期I堤海岸线向海侧的前凸岸段平均蚀退1~3 km。【结论】我们推断1870CE以来的全球气温上升-海面上升与渤海湾同时期海岸线蚀退可能具因果关系。21世纪全球变暖及因此引起海面~6~8 mm/a上升的预测,是1870 CE至今全球加速升温-海面加速上升的必然延续。从地质学角度,这将导致渤海湾今后的“可容空间”逐步增加,为海岸线-潮间带蚀退、盐沼湿地退化提供条件,从而将可能导致持续了~7 000年的贝壳堤障壁岛-潟湖盐沼地貌过程的终止,转入与7 ka之前相似的海面上升加速时的沿岸堤-沿海低地模式。以上基于全球研究及渤海湾实际调查结果做出的推断,将对渤海湾泥质海岸带的中长期发展产生影响。
  •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成立60周年特约专辑(前寒武纪地质专辑)
    苏文博, 李文国, 李惠民, 宋彪, 狄永军, 周红英, 王惠, 王健, Frank R Ettensohn, Warren D Huff
    华北地质. 2022, 45(2): 51-67. https://doi.org/10.19948/j.12-1471/P.2022.02.04
    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附近的什那干群“下岩组”中下部,第一次发现了层凝灰岩等火山沉积夹层,并对其中的层凝灰岩(NM-1191)开展了 SHRIMP 锆石 U-Pb 年代学研究,精确标定其喷发时间为 1 614±8 Ma。由此可以确认,什那干群整体上应属于国际古元古代固结纪(Statherian Period1 8001 600 Ma)末期-中元古代盖层纪(CalymmianPeriod1 6001 400 Ma)初期(相当于中国中元古代长城纪(1 8001 600 Ma)末期-蓟县纪(1 6001 400 Ma)初期)沉积。这一新的年代地层学归属的确定,显示什那干群与毗邻的渣尔泰山群及白云鄂博群(化德群)的相应层位,应属于“三群并立”、“同时异相”的沉积古地理格局;同时这也表明,该群基本可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部的大红峪组-高于庄组对比,并与南缘洛峪口组-龙家园组大体相当。结合相关资料可进一步推知,位于鄂尔多斯西缘贺兰山-千里山一带的黄旗口组-王全口组及阿拉善南缘龙首山地区墩子沟群中下部(即第一、第二岩组),也应与什那干群的层位基本一致。这一广泛存在的对比关系很可能也说明,至少到中元古代盖层纪早期,阿拉善(阴山)地块仍隶属于华北克拉通的范畴,并与鄂尔多斯西缘、燕辽盆地-华北中部带及熊耳裂谷区等,共同拥有一个统一的泛华北”陆表海。什那干群新的年代学约束及相关地层单元年代学等时框架的建立,为重新认知该阶段华北克拉通北缘沉积-构造古地理及其演化,探讨华北克拉通与哥伦比亚超大陆关系等重要命题,提供了关键的年代地层学约束。

  •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成立60周年特约专辑(前寒武纪地质专辑)
    康健丽, 王惠初, 陈枫, 曾乐, 孙义伟, 肖志斌, 田辉
    华北地质. 2022, 45(2): 37-50. https://doi.org/10.19948/j.12-1471/P.2022.02.03
    云中山位于五台地区和吕梁地区的过渡部位,对研究五台杂岩和吕梁杂岩的构造关系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云中山地区变质基底由一套石英岩、黑云变粒岩、大理岩和斜长角闪岩等变质表壳岩和新太古代花岗片麻岩组成,前人将这套变质表壳岩建造称为“界河口群”,但是从野外观察来看,这套变质建造的岩石组合与吕梁山区界河口群有很大的差异,应重新厘定。本次工作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岩石组合的不同,将云中山变质表壳岩划分为两部分:Ar3YY 代表云中山变质表壳岩)呈残留体保存在新太古代花岗片麻岩中,主要岩石类型包括:黑云变粒岩、石英岩、角闪变粒岩、斜长角闪岩等,其中花岗片麻岩的年代学研究表明该区界河口群的形成年龄老于~2.5 GaPt1qzqz 代表石英岩建造)与新太古代花岗片麻岩呈韧性剪切构造接触,部分建造被古元古代晚期侵入体分隔,主要岩石组合为一套石英岩、磁铁变粒岩、大理岩、斜长角闪岩组合,年代学研究显示,这套岩石的沉积时限应在 1.94~2.14 Ga。对两套岩石中变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Pt1qz 形成于伸展背景下,有可能是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的产物,Ar3Y 则形成于俯冲消减的岛弧构造背景下。

  •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成立60周年特约专辑(前寒武纪地质专辑)
    王世进, 万渝生
    华北地质. 2022, 45(2): 18-36. https://doi.org/10.19948/j.12-1471/P.2022.02.02
    山东前寒武纪地层主要为出露于鲁西地区新太古代泰山岩群、沂水岩群、新元古代土门群和鲁东地区新太古代胶东岩群、古元古代荆山群、粉子山群、中元古代芝罘群、新元古代蓬莱群和胶南-威海造山带古元古代变质表壳岩组合、中元古代五莲群。山东前寒武纪侵入岩主要为出露于鲁西地区新太古代三期侵入岩,每期岩浆侵入活动开始都有地幔岩浆侵入。早期构造岩浆活动主要形成~2 700 Ma 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条带状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中期构造岩浆活动主要形成 2 630~2 600 Ma 的 TTG 质岩石;晚期地幔岩浆活动形成峄山序列 TTG 质花岗岩,地壳深熔形成傲徕山序列二长花岗岩,表现为大规模陆壳的形成和壳内再循环。鲁东地区中太古代形成~2 900 Ma 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奥长花岗质片麻岩,新太古代早期形成规模较大的~2 700 Ma(条带状)英云闪长质片麻岩,新太古代晚期形成~2 500 Ma 的 TTG 质花岗岩及二长花岗岩;古元古代晚期形成二长花岗岩、超基性-基性岩;新元古代在苏鲁造山带形成超基性-基性岩、英云闪长质-花岗闪长质-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山东省以新太古代地质体为依托的地质公园主要分布在鲁西地区,主要有泰山、蒙山、峄山、鲁山、济南水帘峡、泰安长城岭、泰安龙湾、肥城牛山、临朐沂山、莱芜房干九龙大峡谷、新泰青云山、泗水龙门山、滕州莲青山、枣庄市山亭区店子、曲阜石门山等地质公园。山东省以元古宙地质体为依托的地质公园主要有长岛、五莲山-九仙山国家地质公园,临沂临港甲子山、威海刘公岛、烟台昆嵛山等省级地质公园及莒县浮来山地质遗迹保护区。
  • 矿床地质
    文思博, 朱强, 程银行
    华北地质. 2023, 46(3): 1-11. https://doi.org/10.19948/j.12-1471/P.2023.03.01
    铀成矿年龄是砂岩型铀矿研究中的热点与难点,为了深入认识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的时空分布规律,本文对全岩U-Pb定年、电子探针法EMPA、LA-ICP-MS、fs-LA-ICP-MS、SIMS等方法的适用性和限制性进行了分析,统计和对比了盆地内20多个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年龄、含矿层位信息,并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典型矿床为例,系统地分析了砂岩型铀矿成矿过程,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含矿层位主要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白垩统洛河组,其次为下白垩统马东山组、罗汉洞组,铀成矿时间大部分集中在中新世,与新生代构造事件有较好耦合。盆地东北部由东向西,东胜-纳岭沟-塔然高勒-大营-巴音青格利矿床中矿体海拔高度大致相当,而矿体在含矿层位中的相对位置则逐渐上升。反映出各矿体的形成均受近同期的成矿事件控制。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时间主要集中在中新生代且与新生代构造事件有较好耦合,东北部典型矿床中铀矿体产出在同一目的层的不同部位,均指示出铀成矿可能与新生代构造活动紧密相关。
  •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
    宁 航, 柳富田, 王国明, 张 竞, 张 卓, 陈社明
    华北地质. 2024, 47(2): 62-72.
    【研究目的】为提升对内蒙古内陆河流域水文地质和地下水资源的认知程度,提高地下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地质环境问题。【研究方法】本文以内蒙古内陆河流域为主要工作区,查明了该流域的补径排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收集并整理了该流域近 20年来的气象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等相关资料,更新了地下水资源评价相关水文地质参数,对该流域地下水资源补排项进行汇总分析,对流域内山丘区和平原区分别采用排泄量法和补给量法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同时全面论述了该流域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与地下水相关的湖泊萎缩、土地荒漠化等生态地质环境问题。【研究结果】计算得出内陆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总量为37.94亿m3,年际上坝上地区浅层地下水位大致经历了先升高后降低的总趋势,地下水位年内总体呈现周期性波动的趋势,受地下水位影响流域内湖泊萎缩严重,沙质荒漠化面积减小,而盐碱质荒漠化逐渐加剧。【结论】该研究为该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 基础地质
    何 鹏, 郭 硕, 苏 航
    华北地质. 2024, 47(2): 16-27.
    【研究目的】大兴安岭南段白音高老组火山岩是昌图锡力银铅锌锰多金属矿的赋矿围岩,开展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环境研究,对查明矿床成矿地质背景,指导下一步勘查找矿方向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次工作对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明确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构造演化环境。【研究结果】本区白音高老组主体为一套流纹岩和流纹质火山碎屑岩,锆石 U-Pb定年结果为 133.85±0.81 Ma,形成于早白垩世。主量元素具有高硅(SiO2=71.00%~74.43%)、富碱(ALK=7.10~8.78)、富钾、高FeOT/MgO 比值(7.51~22.54)、贫镁(MgO=0.11%~0.45%)、贫钙(Ca=0.88%~1.83%)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所有样品的稀土配分曲线具有相似特征,稀土总量中等(ΣREE=156.66~211.81)、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9.39~16.91),Eu负异常显著(δEu =0.38~0.59)。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Rb、K、Th、U,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结论】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文研究成果,认为研究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岩浆来源于壳源岩石的部分熔融,产生于造山后伸展构造背景,其形成主要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的岩石圈伸展作用有关,而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对其也具有一定影响。
  •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成立60周年特约专辑(地质科技创新专辑)
    王建华, 李阳, 梁树能, 孙小飞
    华北地质. 2022, 45(4): 60-67. https://doi.org/10.19948/j.12-1471/P.2022.04.08
    研究区位于黄河中游风沙砒砂岩区域,为毛乌素沙漠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过渡地带,是黄河的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也是黄土高原侵蚀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高光谱遥感为开展全球性和区域性的土地沙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土地沙化监测向定量化遥感方向发展。本文利用高光谱数据的精细光谱特征优势,基于资源一号02D卫星高光谱数据反演得到植被覆盖度、裸土指数、地表反照率、改进土壤调整植被指数,将这四种指标作为土地沙化综合监测指标,对研究区的土地沙化程度进行人机交互解译工作,建立了黄河中游典型区域土地沙化遥感解译标志,将人机交互土地沙化监测结果作为参考数据,建立了针对研究区域的决策树分类模型,实现土地沙化的识别、提取及评估,采用目视方法和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对结果进行检验,结果套合情况较好,基于决策树分类模型的方法比人工交互解译方法得到的土地沙化监测结果更加精细化。
  • 白耀楠, 王国明, 刘宏伟, 李 状, 韩 博, 苗晋杰, 徐丹虹
    华北地质. 2024, 47(1): 94-103.
    【研究目的】京津冀是工业化、城镇化高度聚集的世界级城市群。长期以来,京津冀地区人地关系矛盾突出,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与资源环境空间布局匹配程度相对较低,需要科学全面的评价城镇建设适宜性和识别未来适宜城镇建设的潜力空间,以期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城镇用地集约节约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研究方法】本文基于“双评价”指南建立京津冀地区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加权平均综合指数法对该地区的城镇建设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地“三调”数据,按照优先生态保护、稳定耕地数量的原则,依次从城镇建设适宜区中扣除生态保护极重要区,自然保护地,现状湿地、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特殊用地等,识别未来适宜城镇建设的潜力空间。【研究结果】京津冀城镇建设适宜区面积123 027.2 km2,占全区陆地面积的56.98%,一般适宜区面积45 773.43 km2,占21.20%,不适宜区面积4 850.16 km2,占2.25%,城镇建设适宜区潜力规模为4 676.30 km2,河北张家口市和承德市城镇建设用地建设潜力较大,其次为保定市、唐山市和秦皇岛市。【结论】北京东部、天津西部、保定东南部、沧州南部-衡水东、邯郸东部地下水严重超采且存在地面沉降问题,建议结合地下水禁(限)采,有条件时适度优化调整土地利用方式。活动断裂带通过地段可能直接影响城市、交通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及运行安全,建议加强活动断裂带调查评价,采取避让活动断层或提高相应抗震设防等级等措施。
  •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成立60周年特约专辑
    田辉, 李怀坤
    华北地质. 2022, 45(1): 69-78. https://doi.org/10.19948/j.12-1471/P.2022.01.05
    扬子克拉通中元古代地层主要分布于克拉通北缘和西缘,随着火山岩夹层(主要指过去不易识别的斑脱岩化凝灰岩)的识别和年代学测试技术的发展,陆续报道了大批新的可靠的地层年龄数据,扬子克拉通的中元古代地层层序划分和对比方案得以不断修正和厘定。已有大量资料表明,江南造山带一线原定中元古代的梵净山群、四堡群等实际属于新元古代;扬子北缘原中元古代火地垭群、三花石群等也应划归新元古代;扬子西缘大红山群、苴林群分别划归中元古代早期和晚期,西缘大红山群、河口群和东川群下部可对比,昆阳群、会理群、苴林群和北缘神农架群上亚群、马槽园群可大致对比。扬子西缘登相营群和峨边群沉积时代仍存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之争议。
  • 孟庆龙, 成亚斌, 滕菲, 李健, 吴刚, 赵林丰
    华北地质. 2024, 47(1): 66-76.
    【研究目的】我国东部油田普遍进入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复杂,储层内部的渗流屏障和渗流差异控制形成的剩余油是油田开发挖潜的主要目标。开展藏储层构型及其控制的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可有效提升油藏的开发效果。【研究方法】以黄骅坳陷港中NS断块沙三段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通过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分析,研究单一沉积单元及内部构型单元特征及空间组合关系,刻画隔夹层分布特征,建立储层构型模式和三维地质模型,以此为基础进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刻画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结果】通过研究明确了远岸水下扇储层的构型单元类型与构型级次,确定了研究区储层构型单元分布特征,总结了基于构型的剩余油分布样式。研究显 示远岸水下扇储层构型界面及被这些界面所分割的不同级次构型单元,控制了剩余油的宏观分布;单一微相级次构型单元具有4种分布模式及组合样式,分别为朵叶主体-朵叶主体、朵叶侧缘-朵叶侧缘、朵叶体-水道间-朵叶体、朵叶体侧向切叠;总结出远岸水下扇沉积的储层构型因素主控下的5种剩余油分布样式,并在现场井位部署实践中得以应用。【结论】基于研究区构型研究成果认识,应用数值模拟完成远岸水下扇储层构型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分析研究,总结得到远岸水下扇5种剩余油分布样式,对我国东部类似油藏的后期开发,提高油藏剩余油采出程度具有借鉴意义。
  •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成立60周年特约专辑
    肖国强, 王福, 印萍, 胡云壮
    华北地质. 2022, 45(1): 92-100. https://doi.org/10.19948/j.12-1471/P.2022.01.07
    我国先后开展了多轮海岸带调查工作,基本查明了海岸带资源环境生态状况。自1999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工作,以海岸带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需求为导向,以“陆海统筹”为指导,陆续开展了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海岸带陆海统筹综合地质调查,大幅提高了我国海岸带地质调查工作程度,系统查明了海岸带基础地质背景、自然资源状况、典型城市地质条件、重大工程地质安全、重要生态区生态地质环境等,有效支撑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本文系统回顾了我国海岸带地质调查的过程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并提出了未来海岸带地质调查的主要工作方向。
  • 田杰鹏, 李俊建, 张彤, 付超, 党智财, 何江涛, 张鹏鹏
    华北地质. 2023, 46(1): 20-26. https://doi.org/10.19948/j.12-1471/P.2023.01.02
    我国华北地区锡矿资源较为丰富,尤其是大兴安岭中南段,是我国三大主要锡成矿区之一,也是我国北方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个成型的锡多金属矿带。华北地区锡矿床类型主要分为热液型、斑岩型和接触交代型三类,多数为共生和伴生矿床,独立锡矿床较少。区内锡矿床成矿期主要集中于晚侏罗-早白垩世。本文分析了华北地区锡矿的主要控矿因素,初步建立了接触交代型、斑岩型和热液型锡矿床的成矿模式,探讨了锡矿的时空分布规律,提出锡林浩特-克什克腾旗、二连-东乌旗及商都-太仆寺旗地区为华北地区寻找锡矿的重点地区。
  • 地热地质及水工环地质专题
    杨丽芝, 王国明, 韩博, 李状, 陈瑶
    华北地质. 2023, 46(2): 51-62. https://doi.org/10.19948/j.12-1471/P.2023.02.08
    本文基于聊城市不同精度的基础地质、水工环地质资料以及InSAR 解译成果等数据,对聊城市中心城区目前存在的地面沉降、土壤盐渍化、水土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分级评价,并分析了环境地质问题的发育特征与分布范围。结果表明:聊城市中心城区2008—2018 年的地面沉降比较均匀,没有明显的沉降漏斗中心,2016 年以来,地面沉降速率逐渐变缓,地面沉降发育程度逐渐从中等发育转变为弱发育;研究区大部分土壤处于未盐渍化状态,土壤盐渍化现象基本消失;研究区郊区地下水污染程度很轻,城区及附近浅层地下水污染较重,主要受三氮和半挥发性有机指标苯并[a]芘等指标影响;研究区良好级水(II、III 类)、较差级水(Ⅳ类)和极差级水(Ⅴ类)分别约占全区总面积的0.6%、53.4% 和46%,部分水样硝酸根、Cl-、SO42-等单项指标达到Ⅴ类或Ⅳ类;研究区广泛分布易液化砂土,但对建筑未造成危害。本次研究成果可为聊城市规划建设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地质依据和技术支撑。
  • 地热地质及水工环地质专题
    王冲, 张景, 彭博, 王继龙, 于俊杰, 吴佳瑜
    华北地质. 2023, 46(2): 69-78. https://doi.org/10.19948/j.12-1471/P.2023.02.10
    以双评价技术指南为基础,根据安远县资源环境禀赋特征,选取生态、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环境、灾害、区位等7 个方面的要素作为评价指标,以单项要素评价为基础开展集成评价,识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区,明确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的最大合理规模和适宜空间。结果显示:安远县生态保护红线主要分布于生态保护重要性高级区和较高级区,占比共计79.2%;部分生态保护区未纳入生态保护红线;0.95% 的现状耕地处于农业生产不适宜区;7.50% 现状建设用地处于建设不适宜区。评价结果可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划定三条控制线,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基础性依据。
  • 沈莽庭, 郭维民, 王天刚, 孙建东, 徐鸣, 隰弯弯, 赵宇浩
    华北地质. 2024, 47(1): 26-4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梳理构建巴西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构造演化过程,概述与之成矿作用地质背景及矿床成矿系列的耦合关系,并查明典型矿床的时空分布,目的是服务于克拉通演化与成矿理论。【研究方法】本文在中巴合作开展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巴西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基底太古宙片麻岩和元古代的碎屑岩锆石 U-Pb、Sm-Nd同位素年代学等文献资料,初步归纳出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重大地质构造演化事件和重要成矿作用。【研究结果】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 4 个重要地质演化过程:(1)太古宙 3.5 Ga 前克拉通古陆核与微陆块形成,3.3~2.9 Ga和 2.8~2.5 Ga间则由克拉通北区的盖维奥、索布拉迪纽、塞里尼亚和吉基耶等 4个古陆核及南区的近圆形古陆核相互碰撞、拼合和绿岩-增生造山岩浆作用而形成稳定的克拉通陆块;(2)2.5~1.9 Ga 古元古代泛亚马逊造山岩浆作用;(3)1.78~1.20 Ga 克拉通基底隆升与裂谷改造阶段,形成大量基性岩墙群及陆内非造山型岩浆,完成陆块增厚和最终克拉通化;(4)新元古代克拉通边缘经历巴西利亚/泛非运动(0.64~0.54 Ga)改造,又形成巴西利亚等 6 个活动造山带。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形成 4 期重要成矿作用及相应矿床成矿系列:(1)太古宙(2.5 Ga 前)形成绿岩型金矿、苏必利尔湖型硅铁建造为主的变质火山-沉积矿床等成矿系列;(2)古元古代早中期(2.5~1.8 Ga)形成与(超)基性岩相关的铜镍钴硫化物矿床、VMS 型铅锌银矿床、IOCG 等系列矿床;(3)固结纪-中元古代(1.8~1.0 Ga)形成与非造山岩浆作用相关的铌钽矿、铀矿床,与陆内(缘)裂谷型的钒-钛-铁矿床等系列;(4)新元古代(1.0~0.54 Ga)主要形成铁锰矿、砂锡矿及磷矿等矿床,包括古陆缘-浅海沉积环境有关的(冲积)金刚石砂矿等系列矿床。【结论】构建了巴西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4 个重要地质演化过程,相应划分出4 期重要成矿作用。
  • 龚鹏辉, 刘晓阳, 孙凯, 吴兴源, 何胜飞, 许康康, 贺福清
    华北地质. 2023, 46(1): 50-60. https://doi.org/10.19948/j.12-1471/P.2023.01.06
    卡鲁超群代表了坦桑尼亚境内最早的显生宙沉积,境内地层连续性较好,主要发育于一系列由裂谷引起沉降进而形成的半地堑-地堑盆地中。在综合研究坦桑尼亚卡鲁超群的区域地质分布、岩性组合、沉积环境分析以及孢粉生物学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年代学特征系统厘定了卡鲁超群内部各组、段的沉积层序、沉积相和沉积时代,并对这套地层的含矿性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综合分析认为,坦桑尼亚卡鲁超群的岩性总体表现为一套砂岩-页岩组合,其沉积时限为晚石炭世至早侏罗世,沉积环境自下而上分别为冰川相、湖泊相、河流相,与南非典型的卡鲁超群具有可比性;显示出良好的煤矿和砂岩型铀矿成矿潜力,并且存在许多油气、石墨资源找矿线索。
  • 地热地质及水工环地质专题
    刘杰, 赵侃
    华北地质. 2023, 46(2): 17-2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维建模技术逐步引入到地学领域。SKUA-GOCAD软件以先进的算法结合先进计算技术实现地质成果的三维可视化表达。本文通过收集天津市潘庄凸起区域的钻孔、物性参数及热储层资料,以SKUA-GOCAD软件为平台,构建了区域三维地质构造模型,并将模型赋予属性参数,建立热储属性模型,为区内地热资源评估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同时,通过SKUA-GOCAD软件生成虚拟井和各地层等值线图,与原始数据及地层制图对比相似度高,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成立60周年特约专辑(地质科技创新专辑)
    陈印, 罗宁, 陈路路, 苗培森, 李建国, 赵华雷, 李键敏
    华北地质. 2022, 45(4): 1-9. https://doi.org/10.19948/j.12-1471/P.2022.04.01
    白垩纪是我国区域构造演化的重要时期。鄂尔多斯盆地内白垩纪侵入岩的研究为华北克拉通西部块体早白垩世构造-热演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次工作以鄂尔多斯东北部杭锦旗下白垩统内黑石头沟玄武岩和榆林中侏罗统内大柳塔玄武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本次工作探讨了白垩纪玄武岩源区特征及其所反映的区域动力学背景。主量元素特征分析表明,杭锦旗黑石头沟玄武岩为粗面玄武岩,属于钾玄岩系列。大柳塔玄武岩属于低钾(拉斑)系列。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均表现为右倾的特征,轻重稀土分馏较弱。黑石头沟玄武岩来自于富集地幔,无地壳混染作用;大柳塔玄武岩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和地壳混染特征。区域动力学背景分析表明,古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作用下的深部残留体,导致了华北克拉通西部板块(鄂尔多斯)东部及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深部岩石圈的失稳,进一步造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及邻区玄武岩的发育。
  • 唐永香, 林建旺, 李嫄嫄, 阮传侠, 张雪梅, 赵娜, 刘志龙, 张芬娜, 李哲, 栾鹏宇, 王世豪, 刘文杰
    华北地质. 2024, 47(1): 77-84.
    【研究目的】天津地热资源丰富,目前已开发的深部地热资源大部分位于“隆中凸”构造区域,而位于“坳中凸”构造区域的地热资源勘查和研究程度基本尚属空白,揭示其深部地热赋存规律可为滨海新区及京津冀地区寻找深部地热资源及勘探与开发提供重要参考。【研究方法】本文以黄骅坳陷宁河凸起中的桥沽地区为研究区,以近期新发现的资源禀赋最好的蓟县系雾迷山组热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区域地质资料、大地电磁测深(MT)、钻孔测温和物探测井等资料,系统总结了研究区地质构造、地温场和深部地热资源赋存特征。【研究结果】雾迷山组储层的热储温度高(90~120℃),出水量大于 100 m3/h,埋藏相对较浅(2 200~2 800 m)。区内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断裂构造发育,汉沽断裂为研究区重要的导热、导水通道;地温场呈现“两高夹一低”展布特征与两处背斜构造空间位置相对应;热源以壳源热为主、幔源热次之,大气降水为主要热水来源,热传输机制以热传导型为主。【结论】综合研究区深部地热赋存规律,建立了深部地热资源概念模型,明确了“坳中凸”深部地热找矿新思路。
  • 付 超, 冯启伟, 李俊建, 党智财, 唐文龙, Orolmaa Demberel
    华北地质. 2024, 47(1): 104-108.
    蒙古戈壁阿尔泰地区Togrog花岗杂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本文报道了Togrog花岗杂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15.2~300.5 Ma,属于晚石炭世,形成于板块碰撞后伸展环境,反映了南戈壁−阿尔泰构造带华力西期典型的中-酸性岩浆活动特征。
  • 王元昊, 高振记, 宋越
    华北地质. 2023, 46(1): 80-86. https://doi.org/10.19948/j.12-1471/P.2023.01.09
    三维地质模型在地质找矿和资源评价等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模型质量直接决定模型的应用潜力及应用成效。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三维地质模型质量评估研究进展,系统阐述了影响三维地质模型质量的因素,包括建模地质对象复杂程度、建模数据源精度与质量、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建模人员专家知识等。同时,对当前主要的三维地质模型质量评估方法原理和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认为三维地质模型质量评估已经从定性评估逐步进入定量评估时代。最后,总结了三维地质模型质量评估方法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且探讨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 矿床地质
    王家松, 王力强, 郑智慷
    华北地质. 2023, 46(4): 22-28+55.
    标准体系是矿产地质中长期标准化工作规划部署的科学依据。本文采用六维结构模型构建了矿产地质技术标准体系,囊括了矿产地质调查、矿产地质勘查、矿产资源节约集约与综合利用和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四大门类13个子门类技术标准162项,全面匹配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全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基于模型的专业门类、业务内容、层级、级别、功能、状态六个维度分析,提出加强通用标准布局、提高标准整合力度、优化标准配置格局等体系完善建议。
  • 基础地质
    席宏, 李俊建, 李华明, 付超, 党智财, 唐文龙
    华北地质. 2023, 46(4): 10-21.
    南蒙古晚古生代华力西造山带在中亚造山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受各种因素制约,其碰撞形成时间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收集利用前人的有关岩石地球化学资料,初步总结了南蒙古地区晚古生代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提出该区泥盆纪开始形成岛弧,早石炭世仍以岛弧为主,但出现了陆缘弧,而晚石炭世则更多的代表为板内岩浆作用,此时南蒙古地区与俯冲相关的岛弧岩浆作用基本停止并转入板内构造阶段,二叠纪时期板内特征更加明显,这时弧火山活动已经停止,这与中亚造山带进入拼合阶段相关,为板内构造环境。如此本文可为南蒙古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 物化遥
    王家松, 袁桂琴, 张国利, 刘继红, 王力强, 郑智慷
    华北地质. 2024, 47(2): 80-88.
    【研究目的】作为地质行业发展的重要技术保障,勘查技术方法标准的精细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在客观上迫切需要加快存量标准的数字化,以满足标准技术内容的快速检索、分析、比对、拆分与重构等诸多需求。【研究方法】以勘查技术方法标准体系中占比最大、结构趋同的规程类型标准《大地电磁测深法技术规程(DZ/T0173-2022)》为例,参照国家标准结构化置标框架,采用可扩展标记语言 XML 对其进行结构化。【研究结果】建立了勘查技术规程类型标准要素与结构化框架的对应关系,基于 XML 实现了勘查技术方法标准的基本信息、辅助信息、术语信息和主体内容等模块的结构化描述,提出了结构化框架存在要素缺失、结构化描述维度单一、结构化模块颗粒度较粗等不足。【结论】勘查技术方法标准数字化研究应加强开展不同功能类型标准结构元模型、元 素集、内容模板和样式表等方面研究,实现全要素、多维度、细颗粒的标准内容结构化,为实现勘查技术方法标准机器可读、可解析奠定坚实基础。